◇◇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清华、北大等名校不例外 大学生作弊谁之过(附原稿)

本报记者饶文靖
  《人民日报》 2004年01月13日 第五版

    北京大学研招办主任生玉海老师透露,截至1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本部考点的硕士
研究生入学考试共处理作弊考生7人。

  清华大学期末考试1月9日全部结束,校方公布的作弊学生至少涉及13人,其中8人是在
职法律硕士班学生。

  在高校进入考期前,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都发出了狠刹高校作弊风的通知,各高校也
出台诸多措施。即便如此,仍有“顶风作案”者。来听听采访现场的几个声音:

  北京大学大二一女生:某学部两位大二学生在考《大学物理》时传条,监考老师出于
为考生前途着想,决定不上报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一年级女生:“我们一男同学在博士外语考试中抄袭别人答案,被
监考老师赶出考场还很得体地向我们告别,佩服死了。”

  中国人民大学一复印室师傅:“一到考试就有很多学生拿着各种资料要求缩印成巴掌
大的字条,刚好可藏在手心。”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说:如果哪所学校没有作弊者,倒是出人意料。

  对于考试作弊问题,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关乎诚信品德,非常严重。但同时也认为,不
应该把板子全部打在学生身上。

  北师大一学生说,“课程太多,学了就忘,以后也用不上”;清华一学生说,“应该
设计一种平时不学习就肯定过不了的考试方式”。

  何兆武先生说,作弊有个人诚信问题,但老师也是有责任的。大多数考试老师都会给
出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学生就容易舞弊”。

  他说,现在“一考定终身”其实是鼓励学生作弊。

  清华大学素以学风严谨、考风严厉著称。清华大学一毕业生认为,作弊源头并非来自
高校,让高校来承担这些责任过于苛刻。他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的社会评价体
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因为考试分数高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
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只看结果的浅层评价,对那些埋头苦读、考试没发挥好
的学生是一种彻底否定。

  他说:“我们只选择这样一个点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当所有的努力只凝聚在一个点
上时,就必然鼓励一部分人去冒险。”

  北师大教务处长葛岳静老师强调,学生作弊应该严肃处理,但作弊是社会诚信问题在
学校的反映。对于舞弊问题,大学不应该回避自己的责任,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高校也
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下为原稿)

高校考试相继结束,大学生作弊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作弊谁之过?

饶文靖

高校考试作弊依然严重

截至1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本部考点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处理的作弊考生7人。北京
大学研招办主任生玉海老师透露。

1月9日,清华大学期末考试全部结束,校方公布的作弊学生至少涉及13人,其中8名在职
法律硕士班学生同时在2003年12月29日上午的《国际法》考试中夹带作弊。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说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遗憾,但他表示这是意料之中
的事。如果哪所学校没有作弊者,倒是出人意料。

清华大学素以学风严谨浓纯、考风严厉赢得极佳声誉。一位学生说,“在清华作弊,可
能一辈子都会被同学鄙视”,校方对于作弊者也是严刑处罚,并立即在网上公布,人尽
皆知。清华是记者了解到的北京重点高校中唯一在网上公布作弊情况的高校。

即便如此,仍有作奸犯科者。在其他高校,加入这种“勇敢者游戏”的又有多少?来听
听采访现场的几个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大二一学生:“考场不断有人说话”;

北京大学大二一女生:某学部两位大二学生在考《大学物理》时传条,监考老师出于考
生前途着想决定不上报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一年级女生:“我们一男同学在博士外语考试中抄袭别人答案,在监
考老师再三劝阻下还很得体地向我们告别!”

1月10日中午375路公交车上,几位在北京林业大学站上车的学生在轻声谈论刚刚结束的
期末考试,其中一女生说道:“某某太傻了,作弊都会被老师发现”。之后谈到平时几
个要好的同学在考试时派代表去占座,旨在“相互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一复印室师傅:“一到考试就有很多学生拿着各种资料要求缩印成巴掌大
的字符,刚好可按在手心”;清扫教室的师傅证实:“考试时确能检到这类‘纸片’”;

北京工商大学一大四学生:“最后几堂课同学都要老师划重点,考前复习这些重点通过
没问题,有的甚至可得高分,有的同学平时不怎么上课,考前突击,分数还满高!”

……

曾经有一个网上调查说,80%以上学生有过作弊的念头。


管理部门恩威并施,效果有限

2003年12底,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都发出了狠刹高校作弊的通知,各高校对考试作
弊也出台诸多措施,如北师大考前发出了《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同时规定作弊者增
修“诚信”课程学分;清华大学在向全校学子通报作弊事件时还不忘进行朴实而充满浓
情的教导:“希望同学们功在平日,诚实面对考试。只要努力了,即便成绩不理想,也
心安理得。学校在此重申,分数高低只是学习效果的反映,而造假作弊则是诚信、品德
问题。”

尽管如此,仍有以身试法者,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长葛岳静老师说
,本学期发现作弊学生2人,上学期是15人。

相对于被“名捕老师”逮住的学生,大量的作弊者在高明手段和老师的同情下免戴“作
弊者”的帽冠。10日上午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科考试中,兰州一考场考生说监考官如不
让她做完试卷,她立即自杀。

“板子不应该全部打在学生身上?”

对于严重的高校考试作弊问题,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关乎诚信品德,非常严重。但同时也
认为,不应该把板子全部打在学生身上。

北师大一学生说,“课程太多,以后也不再用上,记不住,加上考前老师给重点,到时
背功用上就行了”;清华一学生说,“应该设计一种平时不学习就肯定过不了的考试方
式”。

何兆武先生说,作弊有诚信品德问题,但老师也是有责任的。“我任课时考试,教务处
问我要标准答案,文科考试很难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就有舞弊”。何先生说,他在
西南联大读书时,有的老师就要求交个报告,但平时很严厉。

他说,现在“一考定终身”其实是鼓励学生作弊。就像教授抄袭一样,也有被逼的一面
。“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鼓舞他们抄袭。哪个教授一年能完成那么多“核心论文”指标
?还要有专著”?他举例说,著名学者、原教育部长张奚若什么著作都没有,在今天可
能根本就评不上教授”。

“社会评价体系无形中鼓励作弊”

清华大学一毕业生认为,作弊源头并非来自高校,让高校来承担这些责任过于苛刻。他
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因为考试分
数高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价值就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只看结
果的浅层评价本身就是对那些因为一次考试发挥不好而又埋头苦读学生的彻底否定。
他说,“我们只选择这样一个点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当所有的努力只凝聚在一个点上
时,就必然鼓励一部分人去冒险”。

葛岳静老师强调,学生作弊应该严肃处理,但作弊是社会诚信问题在学校的反映。在并
不完备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完全让学生一个人来承担这些也不现实。她说,对于舞弊问
题大学有自己的责任,不应该回避,但这是一个立体化的责任,高校也只是社会的一个
组成部分。

这里让记者想起清华大学法学院作弊的8名学生都是在职的研究生班学员,他们多数有
多年工作经验。

(XYS200401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